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、妇建赋能为路径,创新实施“一张渔网”计划,通过组织留守妇女掌握传统渔网编织技艺,构建“企业供料—居家编织—统一回收”的完整产业链,让“小渔网”织出“大幸?!?,走出一条组织有力、产业兴旺、妇女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新路。
党建领航,构建就业服务新格局。铜闸镇推动“组织建在产业链上”,由村书记和妇联主席牵头,围绕企业提出的原料供应与技术标准等需求,先后3次组织村“两委”成员及妇女代表前往巢湖市槐林镇实地考察,并与当地渔网商会达成合作,全面打通原料配送、技术支持和成品回收环节。推行“书记领办项目”机制,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“小工坊”负责人,组织村干部、网格员和女性党员成立“先锋编织队”,带头钻研复杂编织技法,并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,形成“头雁先飞、群雁跟上”的生动局面。
技能培训,打造巾帼增收新引擎。围绕留守妇女的实际就业需求,建立“理论+实操”培训体系。邀请编织能手开展面对面、手把手教学,目前已培训妇女50余人。落实“1+N老带新”党员帮扶机制,发动包片干部与网格员深入农户家庭,动员留守妇女和待业人员积极参与。通过“送技术上门”“订单跟进”等方式,帮助零基础学员快速掌握基本编织技能,并安排专人进行质量检验,保障产品合格率。熟练操作后,人均月收入预计可达3000元左右,切实增强了妇女就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。
资源整合,激活乡村发展新动力。铜闸镇系统梳理村内闲置公共空间和集体资产,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闲置活动场所,改造建成规范化渔网编织“小工坊”,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。工坊采取“村集体运营+妇女参与+计件取酬”的合作模式,进一步增强村级经济的“造血”功能。此举既盘活了村级资产,又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实现了“组织有作为、群众得实惠、集体增收入”的多赢局面。
暖心服务,织就民生保障幸福网。立足妇女群体实际需求,建立健全妇女关爱服务体系。工坊结业后,村干部提供上门取送服务,灵活的工作时间有助于妇女平衡家庭与就业;为低收入困难妇女统一购买意外保险,消除其后顾之忧;打造“工坊议事角”,在集体编织的同时开展政策宣讲、听取民意,有效密切干群关系,营造乡村和谐氛围。如今,渔网编织已成为大马村、鸭西村留守妇女热议的话题和增收新途径,从她们的笑容中可见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。
目前,渔网编织项目已率先在鸭西村、大马村试点实施,下一步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扩展,持续深化“党建+妇建+产业”融合发展模式,助力更多留守妇女赋能增收,携手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。